學音樂的挫折,讓我開始愛上身體的智慧

by admin

前陣子我幫自己訂了一個目標,要在今年年底考過琵琶檢定。這幾週我刻意加強練習,但詭異的是,當我的基礎功練得越多,雙手反而越僵硬,彈得更難聽了。

我原本假設,一個禮拜的練習,練到第七天彈出來的音,應該會比第一天還要順暢吧?沒想到第七天反而是最卡的一天。而練習過程中,還有許多超乎我預料的事--例如,今天彈A曲子很順、B曲子很卡,但是到了隔天情況卻完全顛倒,找不出原因;或者明明每天都很好,唯獨某一天無名指突然就罷工了,還找不出原因。

琵琶老師提醒我,彈奏時不要憋氣,彈下去之前要記得先吸一口氣,用呼吸帶動身體,讓身體跟著琴一起走。可以練習去想像每段樂句就像大大小小的海浪,要有意識地讓音色像海浪一樣往前延伸,有自然的律動。

重新調整呼吸後,我才發現自己一直在用意志力追逐目標,卻與真實的自己斷聯了。我就像一個可惡的慣老闆,拼命逼迫身體跟上我嚴酷的命令,卻沒有關心她,「妳今天過得好不好?」「有什麼是我可以幫上忙的嗎?」

身體的不受控制,讓我意識到她本身攜帶的智慧,以及語言邏輯無法描述的精妙之處。其實在人生不同階段,她總是透過肌肉或神經的舒展和疼痛,誠實地反映我的需求,而我卻寧願相信外面的聲音,也不願好好傾聽她的渴望。我對她感到很抱歉,也因此開始好奇,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身體的狀態。

我能為她做些什麼,讓她能開心地生活、創作呢?

我本來是一個超級討厭運動,也覺得吃飯有點浪費時間的人,但現在,我開始學習好好呼吸,好好吃飯,有意識的選擇吃了會感覺舒服的原型食物,慢慢戒掉加工食品和精緻澱粉。

我會在每天起床時深呼吸,伸展一下,感受自己每一天不同的狀態,在一天當中覺察自己的站姿、坐姿,好好了解今天哪邊有壓力、不舒服。也會打開注意力,去覺察自己的環境,周遭的人們有什麼變化。

我也變得有動力去河堤慢跑,去上皮拉提斯課了,因為運動對我來說不再是一種勉強自己的酷刑、不得不做的事,而是可以好好感受每一塊肌肉的運作與平衡,滋養自己的時光。

我開始閱讀身體相關的書籍,了解身體的經絡、肌肉骨骼系統,以及身心學的概念。也跑去上聲音和自我表達課,釋放卡在身體裡的僵固與創傷情緒。

我慢慢練習放下對目標的執著與對未來的焦慮,開始活在當下的過程裡面。

身心學派的創辦人之一,費登奎斯先生,在《動中覺察》一書裡提到:「一個人維持肩膀、頭和腹部的方式;他的聲音和表達方式;穩定度,以及所展現出來的姿態,全都是以她的自我意象為基礎。」

走了人生的歪路,開始沒有功利性的學習樂器,帶給我的收穫是:我意外地擴張了自己的認知維度,並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。這個過程,就像是在剝去老舊的外殼。每一次覺察,我就離真實的自己近一點。每一次剝去成長過程中,社會加諸在我身上的負重,我就更輕盈一些。

Na’ase ve’nishma(我們將會先做,然後我們將會聽到)

--摩謝・費登奎斯

你可能也喜歡...

Focus Mode